4000年前的玉石佩飾/禮器-良渚文化-三叉形玉器,傳承石藝玉製骨灰罈

4000年前的玉石佩飾/禮器-良渚文化-三叉形玉器,傳承石藝玉製骨灰罈

商品分類

4000年前的玉石佩飾/禮器-良渚文化-三叉形玉器,傳承石藝玉製骨灰罈

原文網址:https://theme.npm.edu.tw/opendata/DigitImageSets.aspx?sNo=04025739&Key=^1^3&pageNo=2

在良渚文化的玉器群中,有一種三叉形玉飾,目前所知經考古發掘有浙江餘杭反山遺址出土5件,瑤山遺址出土7件。以上均出自墓葬死者頭部位置,每墓一件。由於僅在良渚文化分布中心地區的大型墓葬中有少量出土,因而越發顯得稀有而珍貴,是良渚社會上層權貴們所專用的禮器之一。

此類獨特的器物基本形制為:下端圓弧,上端為對稱的方柱體平頭三叉,正面平整。依照背面的差別可細分為二式:一式為正、背面均平整,中有一豎直透孔貫通上下;另一式在背面三叉的上端和圓弧邊下端部位共有4個方形凸塊,凸塊上皆鑽圓透孔。有些素麵無紋,多數正面線刻或浮雕神人、獸面圖案或輔以神鳥。

三叉形玉飾出土時中叉的上方緊連一根長玉管,往往還有成組的3-13件玉錐形器同三叉形冠飾相鄰或疊壓。一般認為,三叉形器、長玉管、集束狀錐形器再加上別的有機質部件構成史前皇冠內層的主要支架,可能就是一些良渚文化玉器上「神人」所帶高聳寬大的所謂羽冠。簡言之,良渚文化中期偏早階段出現的玉三叉形冠飾及相關配件副飾,當系各階級統治者頂戴的皇冠。

原文網址:https://kknews.cc/collect/ok8krk5.html

良渚文化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之一,出現於約距今5300年前至4000年前,發展於長江下游環太湖地區,共發現500多處遺址,以良渚遺址附近的莫角山為中心區。良渚文化最主要特徵是器的使用和隨葬,包括大件的玉、玉、玉。玉琮是工藝最精、最具權威性的玉器,往往刻有精緻的獸面紋,是神靈的圖象,玉鉞則是軍權、王權的象徵。良渚文化的政治體為酋邦,亦有學者認為已出現國家雛形,能動員大量勞動力,各酋邦間結成聯盟,神權色彩濃厚,建造大型祭祀場所、城牆及防洪土牆,社會成員地位分化,形成貴族和普通平民階層。

良渚先民善用石耕作,稻米開始成為主要糧食來源,並有原始文字。良渚文化被視為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搖籃,良渚玉器標示文明時代已經到來,與北方龍山文化交流密切。良渚文化結束於酋邦或國家解體,農業衰落,玉器失傳,繼後的馬橋文化倒退回自給自足、狩獵與採摘的經濟狀態,回復比較分散的部落社會。

免責聲明:圖文轉自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

原文網址: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8%89%AF%E6%B8%9A%E6%96%87%E5%8C%96